儀式準備
追悼儀式是指為逝者舉行的追憶、告別活動。在整個追悼活動過程中,需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,喪家要做到繁而不亂,事先應有很好的策劃。
(一)儀式準備
儀式準備是追悼活動的前期工作,主要安排、落實有關具體事項。
1、安排親友迎送車輛
追悼會在殯儀館舉行,喪家的親朋好友一般都要到場參加。如果人數較多,喪家應安排好迎送的車輛,并通知親友上車的時間、地點,以方便親友去殯儀館。安排車輛的方式有如下三種:
(1)委托殯儀館聯系客車。這是殯儀館推出的便民服務,喪家只需在業務洽談時說明上下車的地點,殯儀館便可提供客車為喪家接送親友。這種方法最省力、省心。
(2)、到出租車公司預定車輛。必須提前預定,車輛大多在喪家家門口出發,屆時親朋好友先到喪家家中集合,然后隨車去殯儀館。
(3)、由死者單位派車。死者生前的同事要參加追悼會,一般由單位派車接送,出發地點是在單位。追悼會結束后,還應安排車輛送客人,如果準備了喪宴,還應安排車輛去飯店。
2、禮廳布置
禮廳是舉行追悼會的場所。禮廳的布置應體現莊嚴、肅穆的氣氛,并充滿人情味。禮廳的布置有一定的講究:正后方墻壁上懸掛較大的橫幅,書寫"×××同志追悼會",現在的殯儀館已引進現代化設備,電子顯示屏已取代了手寫橫幅;禮廳左右兩側垂直懸掛大幅的挽聯,兩聯位置應上下對齊;橫幅下方擺置長桌,桌中間擺放逝者的遺像,遺像選用黑邊鏡框,可用黑紗或小白花裝飾;親朋好友送的挽幛掛在禮廳左右兩側墻壁上,禮廳兩側有懸掛挽聯、挽幛的掛具,使用很方便;遺體安放在長桌正前方;安放遺體的靈床四周用鮮花圍起,使遺體安臥于鮮花叢中,講究些的還為遺體鋪花,即在靈床四周鋪滿鮮花,多的可鋪數百朵;另有鮮花圍屏,就是先搭建圍屏,圍屏大小應與禮廳相配,在上面綴滿鮮花,也可拼出圖案或"奠"字等;配偶及子女送的花圈、花籃放在靈床的正前方,親朋好友送的花圈和花籃在靈床的兩邊排開,花圈多時注意留下走路的通道。
3、書寫橫幅和挽聯
橫幅和挽聯均為禮廳中不可缺少之物。橫幅顧名思義是橫寫的條幅,白底黑字或黑底白字。橫幅的尺寸一般較大,但應與懸掛處墻面的大小相協調。橫幅醒目、有氣勢,能烘托哀悼的氣氛。橫幅的內容不固定,可寫對死者的評價,可表達對死者的哀思之情,常用的有"×××同志千古"、"沉痛悼念×××同志"、"×××同志永垂不朽"等等。
挽聯的書寫不同于橫幅,是豎著書寫的,有上下兩聯,要求句子工整對仗。挽聯的尺寸也較大,但應與橫幅相協調。挽聯懸掛在禮廳正前方的墻壁兩側,右邊為上聯,左邊為下聯,一般表示死者的生平、成績和美德乃至他死后對后人的影響等。一幅好的挽聯,不但講究句法,且配以好的書法,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許多挽聯成為了千古名句。
挽聯可以是家屬自己書寫,也可以委托殯儀館代寫,或購買成品的挽聯。
4、購買或租用花圈花籃
現代喪事活動中,送花圈、花籃是人們悼念死者、表示哀思最普遍的方法。常用的花籃、花圈有紙制、絹制、塑料制品等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能力的增強,鮮花藍、鮮花圈的使用已十分普遍。
接到報喪的消息,參加或無法參加追悼會的人都可以送上花籃、花圈表示哀悼。遠在外地的人可委托別人代送,以表示人不能到心意到。
送多少花籃、花圈沒有限制,常常是配偶單獨送一只,子女們合起來送一只,已婚子女及配偶率孫輩以戶送一只。另外,死者的單位及黨、政、工、團均可代表一級組織送。
目前殯儀館都有花籃花圈經營部和出租處,非常方便。在殯儀館購買或租用可省去運輸的麻煩。出租的花籃和花圈多為紙、絹、塑料制品;出售的一般為鮮花做成的花籃、花圈。挽帶用在花籃或花圈上,為兩條,長短一致,白底黑字,上聯寫悼念的詞句,下聯寫上送花圈人的姓名。不同身份用詞均不一樣,上聯常見的有"×××伯父千古"、"×××同志安息"等待,下聯常見的有"×××敬獻"、" ×××敬挽"等。寫好后上端對齊、下端叉開,別在花籃或花圈上。花籃、花圈的擺放方式:花圈因為比較大,故在禮廳的兩側一字排開;花籃的擺法是以遺像為準,以單位為主召開追悼會的,單位和領導人送的花籃擺在前排,以家庭為主召開追悼會的,配偶和子女送的擺在前排。 |